变换视角 巧设亮点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发布:2016-11-10
最近,文学作品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屏幕,很多观众大惑不解:同样的故事拍了一遍又一遍,不怕雷同吗?
其实,每一次翻拍,编导为赢得收视率,都会从原著的情节、人物中发掘“卖点”,翻出新意。如写鬼写妖的《西游记》与《聊斋志异》各有千秋;写江湖豪侠的《水浒传》与《七侠五义》、《神雕侠侣》平分秋色。这对我们写文章有什么启发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人人熟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表达出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感受、感悟、认识等,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应怎样做呢?
一、换位思考,振聋发聩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无题诗精辟地表达了“你”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便有不同的感受。写文章也是如此。
作者的立场、视野、境界、价值观不同,写出的文章也千差万别。假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进行角色换位,那么写出的文章常常能给人以错位美。考场作文中,很多人写送阿婆过马路、给老人让座、做家务、发烧、闹别扭等陈旧材料,如果平时多阅读、多留意、多比较思考,老掉牙的东西一样可以写出新意。如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材料,只要变一下视角,模拟生活情境,转换人物角色,同样能创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如2007年遵义中考话题作文“呼唤”满分作文片段:
人真多啊,我总算挤上来,好歹在过道里找了个落脚的地方。
唉,人老了真是没用,连个拉手都拉不住,只好扶着旁边座位的靠背。
这边座位上是个学生,他好像有点不自在。怎么了?是不是嫌我老头子靠他太近,嫌我脏啊?我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自己,也不脏啊!老伴新给我换的衣服。洗得很干净,还散发着好闻的肥皂味哩!
他的眼睛闭上了,头倚在靠背上,可舒服了。我这不争气的老脚却开始站不稳了,紧跟着呼吸系统好像也要罢工。
考生进行角色换位,把自己当做“老人”,写“切身”感受,把寻常的“让座”材料翻出了新意,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赏。
如2006年广东佛山中考作文题为“给我——”,一考生以昏死状的馒头兄弟,被抛弃的肉包子,昏睡的炒面大哥,支离破碎的大饼阿姨的各种反应,呼唤人们珍惜粮食,别开生面,新奇有趣。再如2005广东佛山市中考作文以“——加油”为题。一考生写《为“你”加油》,“你”是一位母亲,因工作的部门要进行改革,所有职工都要会操作电脑,还要通过打字考试,以“自己”的口吻给“自己”鼓励,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平中见奇,平中见巧。
二、超越时空,文思驰骋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创造需要想象,作文也不能缺少想象。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含蓄,更生动,且有可读性。
例如2004年广东省中考话题作文“声音”,满分作文《地球上最后一次拍卖会》,就是一篇想象作文。考生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将原本普通的题材写得震撼人心:在30世纪的一场拍卖会上,“我”以“拍卖师”“专家”的身份,见证了一棵嫩芽价值百万,一罐空气变成无价之宝。内容夸张但可信,巧妙地发出了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唤。
积极启动想象,只要合乎情理,就是佳作,因为“过去”和“未来”都是在含蓄、委婉地反映现实生活。如2007年佛山中考作文,以“走出”为题作文。一考生的作文是对寓言《坐井观天》的续写,“旧瓶装新酒”,巧妙地借跳出井口的井底之蛙的视角,通过其寻找“乐土”的遭遇——它早晨跳出井口的兴奋、热情与傍晚遭遇凶险后的恐惧、失望,夜晚平静而又开心地跳回水井,“告别”外面的世界,重回坐井观天的“美好生活”。寓意深刻,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三、巧用拟人,活泼生动
用拟人手法,把自己变成某种事物,打开思路,不就物写物,能出奇制胜,平中见奇。如写中考话题作文“灯”的佳作《你在我的热望中前行》片段:
我是一盏精致的油灯,通体是红铜色的肌骨,终日默守于书桌之上,如一朵古色古香的花儿。
小主人学习非常勤奋,夜深了,还趴在桌上演算。他的母亲不时端一杯水或轻摇蒲扇为他驱赶蚊虫。小主人累了便望望母亲,冲我笑笑,又一头扎进书海之中。他的母亲挑着灯花,脸上写满了期望。
一年又一年,小主人的奖状已将土坯墙糊满了。一天,他在我昏黄的光下向两鬓斑白的母亲展示一张录取通知书,我清楚地看见母子俩满脸是泪。“明天,我就要离开了。妈,我给你念念我写的作文《灯》吧!”他颤声念道:“小小的火焰,虽没有霓虹灯闪烁耀眼,没有目光灯柔和明亮,却照亮了我的书桌、我的信心、我的前程……”
作者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故事,演绎话题,巧妙地将油灯拟人化,灯连起了两代人,“灯”见证了“小主人”成长经历中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蕴涵母慈、子孝的亲情,感人至深。
再如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题目“走出自我小天地”,一考生把“我”当做小昆虫,叙写自己克服胆小、懦弱的性格,一步步走向大自然的经历,揭示了“理想”对于事业成功、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另辟蹊径,翻出新意。
四、抑扬结合,尺水兴波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应当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运用悬念、抑扬等手法,把事件叙写得波澜起伏。
如2009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作文题目为“我还缺少什么”,请看佳作片段:
阳光明媚的一天,一边和朋友通电话一边逛街,刚挂电话,就有一个人神情恍惚地走过来。“靓女,麻烦你,能不能借手机用一下,我妈妈心脏病发作,我要叫救护车,求求你,求求你……”他用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晕倒的老妇人。
“我我……”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画面,陌生人信不过,骗子的花招层出不穷……
我把手伸了出去,又缩了回来,最后还是给了他。他拿起电话就按,又拿着电话跑到那老妇人身旁,我连忙跟过去,生怕他跑掉。看他打电话的样子,应该不是骗子吧?此时,几个大汉从我和陌生人中间跑过,差点把我撞倒,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有种不祥的预感。我回过头时,那个陌生人和老妇人都消失了。无奈、气愤、恼火……
后来我又买了部新手机,我发誓,再也不会把手机借给陌生人。
几天后,“好戏”又重演了。
文章采用伏笔,先写被人骗了手机,后来真正遇到有病的人,没有借手机的经历,反映社会上骗子使人们渐渐变得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现象,引人深思!文章波澜迭起,很有吸引力。
以上4种写作角度并非相互独立的,有时是相互交织的。语文新课标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更应具有创新意识。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只要放开思维,勤于思考,便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使文章亮点频现,令人耳目一新。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作者:陈信强
编辑:huangjingzi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