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先生的迷途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2016-10-28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然而,正如太阳上也有黑子,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担当得起这份职业本身所具有的荣光与骄傲。

    在我们盘点了银幕上那一个个好老师的感人形象之后,我想,我们还是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讲一讲金先生的故事。

    金先生,大名金奉斗,是韩国首尔的一位小学老师。说起来,金先生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惬意:他喜欢喝点小酒,喜欢让学生望眼欲穿等他来上课,一面标榜着“教师的职业就是为学生奉献一生”,一面却笑纳家长的小恩小惠并对学生厚此薄彼,而说到教学和工作,金先生则马马虎虎,敷衍塞责……韩国电影《我的老师金先生》(2003)的出人意料之处,就是它剑走偏锋,一改我们对“好老师模式”的理想期待,为观众推出了一位教师队伍里的“反面形象”。

    我时常会跟学生们讲起,这世上有两种职业,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就一定不要强迫自己去做,那就是老师和医生。无论是师者,还是医者,皆须有赤诚、有信念、有超乎现实功利的慈悲与奉献,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活泼泼的心灵。

    据说,在日本,只有两个职业才能被称为“先生”,那就是医生和教师。先生,一声沉甸甸的称呼,饱含了怎样的道义与责任?天地君亲师,在中国的传统里,师者,有着与天地比肩的神圣。

    所以,当这个同样被称为“先生”的金老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蓦然触碰到了我们此前不愿去正视的那些暗影与裂隙。

    当一个教师迷失了根本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他该如何去传承道统,启发新知?

    面对物质时代的潮水裹挟,脆弱的现代人似乎越来越经受不住考验,在“生存”的名义下,往往轻易地就把尊严、良知、责任、信念,交付予金钱和利益,即便是教师和医生这两种最该葆有神圣性的职业,也常常要遭遇信念的危机……置身于同样的时代迷局中,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强调师道尊严的韩国电影人,用一个金老师的故事,启发我们重新叩问教育本真,探索为师之道。

    金老师有悖师德的种种行径,终于招致了家长们的愤怒和声讨,为了避风头保住饭碗,金老师来到江原道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做志愿者,一份原本光荣的支教工作,在他那里,却意味着惩罚与逃避。金老师被“发配”的这所小学校小到只有五名学生,家长们倾其所有,想表达对老师的热情,但送来的礼物也不过是些自产的瓜果菜蔬,依然想捞点油水的金老师自然大失所望,他急切地想脱离这苦行僧般的日子,回到他所沉醉的都市生活中。

    但命运的诡谲处在于,往往是某种我们想极力摆脱的生活或境遇,会用它独特的方式,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与启迪。在这个清贫的小村子里,在与淳朴善良的学生及家长相处的过程中,金老师内心的“善端”被悄悄唤醒,他回望来时路,慢慢找回曾经失落的纯真与爱意。

    这时,就不由地会想起《放牛班的春天》中那深挚的吟唱: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我的老师金先生》这部带有轻喜剧色彩的“好老师养成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后进”变“先进”的生动个案,只是这一次,迷途知返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原本的教育者成了受教育者——影片对传统教育伦理关系的改写,为“教学相长”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教育,是生命间的相互激发与促动。影片选择江原道的偏僻乡村作为金老师的心灵净化场,似乎暗喻了传统与美好只存留在乡野与田园……这一稍显概念化的处理方式,多少削弱了这部影片的魅力,但其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触碰和探讨,还是让我们对韩国的电影人生发出一份敬意。

    电影中关于金老师父子关系的表现,是很发人深省的一笔。一辈子含辛茹苦做杂役园丁的老父亲,在病床上还殷殷嘱托儿子:无论到哪里都要努力,一个孩子的未来取决于老师的教导。不称职的金老师,却不能不说是个值得称道的孝子,一旦置身于父亲的病床前,一贯玩世不恭的他,神情间也会蓦然显出几分庄肃与恭敬。“夫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正是因为心中所葆有的孝悌之义,让金老师守住了做人的最后底线。在父亲的灵前,匆匆赶来吊唁的学生与村民,让他再一次感受到那素朴温暖的人间真情,意识到肩头的责任与重托,他对着父亲的灵位深情告白,怆然叩首,长跪不起。

    乡村小学撤点并校即将关闭,在最后一届毕业生典礼上,金老师嘱咐孩子们无论未来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他们诚挚而纯洁的心——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主人公对自己的一番告诫。有了十年教龄的金老师,直到这一刻,仿佛才真正开启属于他的教育旅程。一个小小的学校,一群淳朴的孩子,让他知道如何守住本来,不忘初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当我们重新回到教育的根本,去探寻“好老师”的真实含义时,我们也才真正理解古圣先贤对教育的不倦求索和自觉担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杜霞
编辑:dengyu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