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让“叙”“议”在文章中活起来

来源:学生之友· 最作文 发布:2016-09-23

在记叙文写作中,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在叙事和描写的同时,往往会适当地设置一两句精当巧妙的议论,以起到点题、扣题、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的功效。这种写作手法叫“叙议结合”。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那么如何能在作文中恰当灵活地运用这种写法呢?下面我想结合例文谈谈这种写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位置大致有三种:

一是,在叙述一段事之后加一段议论。如《生命中的“青藤”》(本期所刊文章)一文,作者在叙述完自己“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那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是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并在结尾再次议论,深化文章的中心:“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二是,全篇叙事完毕后,在文章结尾处加以议论。如《追风》(本期所刊文章)一文,全篇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写出了自己与朋友追风的过程与乐趣,然后在篇末进行议论点题:“每追一次,就会收到一份付出必有回报的生活信念;每追一次,就会得到一份积极追求人生的成长力量。”让我们领悟到作者追风并不是真正的追风,而是对生活信念的一种执着追求,对人生成长力量的一种诠释。这是多么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啊!

三是,边叙事,边议论。如本期所刊文章《老院》的开头一段就是采用了这种写法。先叙述“距离我家不远的一户人家的门前有很大一块儿空地”,然后议论“那里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那里的花开得可是我们小区最美的。从有记忆起,我就很喜欢那里”,然后再叙述“虽在那儿玩儿的次数不多”,再议论“但印象深刻”。

在写作时,叙和议两者之间的比例、篇幅都没有定量的规定,叙和议两者的顺序安排也无固定的模式,主要是根据表达的具体情况而定。叙议结合的根本要求,则是把二者水乳交融般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油水分离式地割裂开来。不管运用哪种方式,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写作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能照搬某种方式。可以单用,也可以综合起来用,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叙议结合要自然贴切

叙议结合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不是单纯地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只有两者自然贴切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文章达到内蕴丰富、主题突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具体运用中一定要注意:“叙”要“叙”得充分、详细;“议”要“议”得精练、中肯。 特别是“议”,不要太平淡,不要喊口号。要“议”出新见解, “议”出深含义。

如《生命中的“青藤”》一文,假如作者叙述完第一节“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之后,这样说:“啊,这些瓜果真大啊,我好喜欢啊!”这样的评论就显得过于平淡,过于浅显。而作者却运用了这样一段话进行议论:“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一个“肥硕”把瓜果大而肥的形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让人看后有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一个“何以”把作者那种惊诧之情以及想探究之心表达得清楚明白,让读者疑惑作者到底想探究什么呢?想由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或是想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这样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的议论就显得广泛深刻。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都善于在关键的地方,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显现脉络,表情达意,升华主旨,使艺术性、思想性达到完美的统一。常言说得好:画龙须要点睛,点睛方能使巨龙升腾于云汉之上。而我们写文章不也是如此吗?特别是在当今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较为宽松的情形之下,则更应该很好地运用叙议结合之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形神兼备、立意鲜明,才会更加引人入胜,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来源:学生之友· 最作文
作者:李茹
编辑:huangjingzi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