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发布:2016-11-15
[小引]
作文备考准备什么材料?如何发挥其使用价值?尤其是以最少的材料应对多种文题和题型,可谓考场作文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
[精心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应试作文材料示例]
临近除夕,一个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迎着腊月的寒风,坐在成阳市中华路人行道上,伸出赤裸的右脚,用脚趾握着毛笔,蘸了一下墨汁,在一张长条红纸上,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等他写出下联后,我便在一片喝彩声中将这副对联买到了手。我把它摆在客厅的大茶几上面当字帖,并找出文房四宝进行临摹。可是,毛笔在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模仿出来,却惨不忍睹。
(选自车宁《日记》)
[灵活运用一个特色备考材料模拟临场应试异题作文示范]
一、叙述类
记忆犹新的那件事
成阳市陕科大附中初三 车宁
临近除夕,天空阴沉沉的。腊月的风虽然不大,却吹快了行人的脚步。我戴着耳罩、口罩和棉手套,跟随父亲去书店寻找可以使我的字立马改观的字帖。突然,我看见一个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坐在街道的一侧写春联。
他的右脚像黄土地上干巴巴的土块,粗糙龟裂的脚趾努力握住一支蘸满了墨汁的毛笔。那笔仿佛有灵性似的,随着脚的摆动,自如挥洒,一会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跃然纸上。我看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不顾寒风凛冽,我聚精会神地欣赏他写字。等他写完下联,我抢先一步抓在手里,问:“叔叔,这副多少钱?”他的助手回答:“5块。”我没有和父亲商量,递出买字帖的钱。与父亲“抬”着这两联墨迹未干、墨香四溢的书法新品,我犹如满载战利品的将军,凯旋而归。一进门,我就在客厅的大茶几上摆上字帖,并找来纸和笔墨,准备像它的创作者那样潇洒写一回。可是,毛笔在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想写出个像样儿的字都难。好不容易模仿出来,几乎就是两行墨迹。无奈,我只得把人家用脚写出来的对联挂在房间书柜的两边,作为宝鉴来三省吾身。
春节收获的珍贵礼物,并非压岁钱,也不是突然长高了一厘米,而是这幅残疾人用脚写的字帖——它时刻提醒我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好几年过去了,但那位用脚写春联的自强不息者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身残志坚、吃苦耐劳的精神时时刻刻鞭策着我,催我奋进。
[点评]
为了扣合“记忆犹新”,作者采用顺叙的写法,叙写了残疾人用脚写春联的场面和自己临摹的情景,表达对残疾者的钦佩之情和他对自己的影响。六要素齐全,细节生动,颇为感人。
二、议论类
自立者勇,自强者胜
成阳市陕科大附中初三 车宁
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位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用右脚写出了连肢体健全人都难以完成的毛笔书法作品。大概是因为生存所迫吧,他选择了用脚练习书法之路。尽管我当时看到的仅是他艰苦奋斗成功后的书法成果,但想象得出,他在用脚趾握笔学会写字,进而写好毛笔字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可以说,他的成功靠的是自立、自强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即使身体残缺,也会设法弥补,甚至能将本身的缺陷发展为专业特长。断臂汉子的脚不就练就写字的功能,并成为其特长了吗?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用脚趾掌控毛笔写字,本身就是对潜能的自我挖掘和发挥。
在写字课上,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认识笔画、握笔姿势、运笔方法,可我就是不争气,进步很小,至今字写得仍很难看,而且书写速度还很慢。与断臂的残疾书法家相比,我首先差在了奋斗精神上。我有手而不会写毛笔字,甚至钢笔字也写不好,真是身体健全的半残废啊!
那位残疾书法家,脚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能。据我近距离观察,那五根粗糙僵硬的脚趾头,只不过夹住了毛笔的杆子而已,谈不上把握有度与协作默契。但是一笔一画地写出了标准的隶书字体,难怪有人惊叹“神脚”:即使是神脚,也不可能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日复一日苦练出来的——有他脚趾上的硬茧为证,有他脚腕上暴起的青筋为讧,有他赤脚挥笔而浑然不觉寒风刺骨的真功夫为证。是自立自强弥补了脚的先天不足,写出了结构合理、字字匀称、行行美观的方块字。
自立,才能勇于面对困难;自强,才能无往不胜。
我必须从医治自己的思想残疾入手,自立自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点评]
这篇议论文有对无臂汉子用脚写春联事件的引述,但重点既不在介绍写字方法,也不在细述感人的故事,而在于发掘其所包含的思想启示——自立自强,没有什么做不到。这种理性启示,当然需要逻辑推理,因而本文开头采用了演绎推理的论证方式;主体部分运用事理论证法,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且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
[底蕴揭示]
1 备考材料应典型而新颖。
材料要新鲜,内涵丰富,要尽量避免与人撞车,材料陈旧是作文的大忌。
2 备考材料要具备人、物、事、理等主体要素,以适用于不同的文体进行裁剪。
面对备考材料的特殊用途,材料一定要适应各种作文题及题型的写作需求。这就要求材料中务必含有能够挖掘利用的人物与事理成分。如无臂汉子刚脚与春联这一材料,在经过加工整理后,便成为内涵丰富有数种角度可挖的主体内容:一是具备叙述价值的感人事迹,二是包含引人思考的深刻哲理,三是情深意切的衷心倾诉。只有材料之中多方面的内涵要素俱在,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为临场选耿利用角度留有充分的余地。
3 根据考场作文题意的要求,可按“留、删、调、改、添”的五字重组原则重新整合。
基本方法有:(1)保留原素材里尚可利用的部分内容和语句;(2)删除原素材中派不上用场的夹杂信息及词句;(3)调整原素材里的信息、告知语序或表述方式;(4)修改原素材中表达不妥当的地方;(5)增添原素材所缺失的必要信息。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作者:车夫
编辑:huangjingzi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