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让教育更温暖
来源:弋阳教育 发布:2016-10-13
曾经我一直认为幼儿园教育不需要家访,原因是我们天天都和家长见面,随时都可以和家长沟通,再不济还有微信、电话,家访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然而本学期开学初,为期半个月地毯式、无死角家访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彻底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模式。
因为家访不仅拉近了我和家长、孩子的距离,让我和他们的心贴的更近,也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温暖的。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有些事情只有亲自做了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秘。”家访就给了我这样的体验。
一、家访,我和孩子关系更加亲密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和小伙伴玩的非常好,却从来不和老师交流。例如尿裤子,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甚至受伤,只要老师没发现是绝不会告诉老师的,因此总会有家长接回孩子发现自己孩子尿裤子或是身上有伤口后,生气的在电话里质问老师,甚至找园长投诉,总是让老师们百口莫辩,无论第二天老师怎么告诉他,有事情一定要告诉老师,但孩子依然是什么也不和老师说。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总认为是孩子的性格内向不愿表达。然而家访中我却见到了和在幼儿园不一样的他们。
清楚得记得9月8日下午放学后,我和搭班的叶老师骑着她的“小毛驴”到陶湾中学附近的江承杰小朋友家家访的情形,江承杰就是这样的孩子,在幼儿从不和老师交流,可是当我到他家家访时,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不仅邀请我和他一起玩抛接球游戏,还主动带我参观他家的房子,从一楼到三楼;从厨房、书房,到卧室、客房;从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的到自己和哥哥的房间,每一个房间的功用向我介绍的清清楚楚;从房前到屋后,甚至院子里的花和树没有一处遗漏。
平时不爱说话的刘圣钰小朋友,见我去家访更是和我紧紧相拥,亲如母子,这些情景是我从未遇见过的。我惊讶的发现,家访时在他们眼里我不再是那个形象高大的老师,而是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我们之间没有了师生的距离,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
家访在孩子眼里那就是“爱”,是“亲密无间”。有了家访的近距离接触,如今的江承杰、刘圣钰和我的关系特别亲密,开始在我耳边说悄悄话了。
二、家访,对留守儿童家庭更多一份包容
我班留守儿童占了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留守儿童基本是祖辈家长在看护,因此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常常比其它班级慢一拍,甚至召开家长会时也难准时出席。有时我也会因此对他们发出抱怨的声音,总以为是他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
可是当我走进这些留守儿童家庭时,我为之前自己的不友好态度感到羞愧。叶函俊,家住王家山集镇,清湖乡退田还湖的移民,家里所剩的田地不多,由爷爷奶奶就能种完,爸爸妈妈只能外出打工。
当我走进他家,看到叶奶奶手中抱着两岁的妹妹,叶爷爷正和石匠师傅在修建家里的外墙,桌子上还堆着师傅们刚刚吃完点心的碗筷时,我突然明白了叶奶奶最近总是不能按时接孩子的原因,也为自己一厢情愿的认为叶奶奶是打麻将不能及时接人的想法自责。
邓嘉艺,家住湾里余家,我不知道具体多少路,因为我是搭乘另一位家长的小轿车去家访的,走了大概二十分钟。而邓嘉艺平时是退休教师的奶奶骑电瓶车接送的,我不知道这对祖孙雨天在路上是怎样的情况,但我知道下雨天穿着雨衣骑车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老人还带着个孩子,我终于能理解奶奶偶尔会让邻居顺带着接孩子回家了。
孙景艺,父母在义乌开店,家里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外婆照顾她和弟弟,弟弟因为是农村户口进不了一幼,只能放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外婆每天都要先去接弟弟,然后带着弟弟一起来接姐姐,遇上我们开家长会,外婆害怕时间过长会不能按时接弟弟,总是接了弟弟一起来参加家长会,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只希望外婆和孩子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不敢再有其他的要求。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面对这些老人和孩子,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接纳和包容,我不敢再指责他们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对老师工作不配合,因为他们的留守真的太不容易了。
三、家访,让家教指导更有针对性
每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不可复制的,如何让孩子在家园合作中更加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尽管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丰富,但来自教师的指导和建议还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我班的郑泽鸿小朋友是个特别听话的小男孩,两年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无一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从没有过和小朋友的争抢打斗,从没有过不守纪律行为,乖得从他身上看不到孩子的童真童趣,乖得让我心疼。
家访中了解到郑妈妈是全职太太,因为小时候孩子身体不好,因此对孩子的照顾是事无巨细,也强势的规定孩子一切必须听妈妈的,爸爸若有不同意见,妈妈也是严加指责,因此家中妈妈说了算,形成了孩子过分循规蹈矩个性,失去了孩子本该有的天真。
根据孩子目前的状况,我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分析,用以往的教育案例现身说法,希望郑妈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对我的引经据典郑家爸妈是听得如之甘饴。
第一轮的家访工作已经结束,家访中了解的情况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开始从新审视自己对孩子、对家长的认识;从新审视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态度和做法;从新审视教育中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教育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弋阳教育
编辑:huangshaoshu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