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物的提炼与归纳让世界更清晰
来源:《小学生之友》 发布:2016-11-24
在我们的作文里,写景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经常性的习惯,那就是把我们一路上的行程全都记下来,从出发开始写,到抵达,到游玩,再写到尽兴而归。这样的写法,容易让我们的作文变得平铺直叙、冗长乏味,同时还会跟别人的作文雷同。要避免这种局限,我们就必须对一次游历在自己的内心里进行重新的归纳、提炼,从而让我们的感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在这篇《彩色的丽江》里,我没有对丽江的行程进行完整的叙述,而是把自己在丽江行走的感受进行了提炼。在写作构思过程中,我分别选取了石鼓、玉龙雪山、蓝月谷、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等五个在丽江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景点,再抓住石鼓的红色革命事迹、玉龙雪山的白雪、蓝月谷天地相映的湛蓝、丽江古城的绿柳、束河古镇的民族服饰等,跟这五个景点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五种颜色结合起来,分别进行搭配。这样一来,五个景点是最能代表丽江风景的,而每一种色彩又是最能代表各自对应的景点,这样的提炼,就让这些景点更加具有个性,更加生动形象了。丽江也因为这样的描写,在我们的阅读里变得独具一格起来。相反,如果我在写作中按照以往的行程先后顺序一路写下去,这篇文章肯定会是几千字,上万字的篇幅,并且还不能抓住丽江的景物特征,很容易形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这样的写作方式,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我们的写景作文里,我们在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只是一个基础。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行程感受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事物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和回味以后,把握住景物最鲜明的特点,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文来。
附文:
彩色的丽江
陈洪金
丽江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当我走进丽江,它敞开怀抱来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客,我发现丽江是彩色的。
丽江是鲜红的。在长江第一湾石鼓小镇,有一个“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1936年春天,贺龙、肖克等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兵团将士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堵,在丽江人民的帮助下,在这里抢渡金沙江,肩负着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义北上抗日。八十年过去了,石鼓小镇,至今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丽江是洁白的。刚刚进入丽江,我就远远地看见玉龙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洁白的光芒。当我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登上玉龙雪山,置身于一片皑皑白雪之中,这座纳西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高耸入云,洁白如玉,用她的圣洁来接纳我,拥抱我,亲近我。它用洁白告诉我,这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丽江是湛蓝的。在玉龙雪山脚下,有一个蓝月谷。一条哈达一样美丽的小河从雪山深处流淌出来,像一个羞怯的纳西少女,清澈,洁净。黄昏的时候,一轮明月,悬挂在蓝得让人陶醉的天空中,倒映在碧玉一样的溪水里。我凝立在谷底,便发现,天是蓝的,雪山是蓝的,水是蓝的,就连月亮,也变成迷人的蓝色了。
丽江是翠绿的。丽江古城最让人着迷的是它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初春的时候,满城垂柳都长出了新芽,在高原上的微风里微微地拂动着。几丝柳絮从枝头上飘落,在微凉的空气里打了几个转,最后落到纳西人家店铺门口的小河里。这时候,我便看见,潺潺流水里碧绿的水草,在春天里随水摇晃,仿佛纳西女子在晨风里飘动的长发。真美!
丽江是杏黄的。在束河古镇的大街小巷,我看见三五成群的纳西族妇女,身上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不论是怎样的五颜六色,但是都少了不用那典雅而艳丽的杏黄色去点缀她们的幸福生活。我还看见纳西东巴老人在表演东巴舞蹈的时候,手里挥动着一面杏黄色的旗帜,让人感觉到一种浓烈的神秘气息扑面而来。
我爱丽江,五色的丽江。
来源:《小学生之友》
作者:陈洪金
编辑:xiongsuwei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