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教师,“慢”下来的时光最美丽
来源:班级慧 发布:2016-06-29
她曾游学访问美国,对中美教育做了深深地对比和思考。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她对“慢”教育的理解以及她在美国游学期间,对中式教育的反思有哪些吧。
别人家的小朋友会背20首唐诗了,而我家的小孩儿还不会说话,我很着急。入小学考试,别人家的孩子20以内的加减都会,可是我怎么也教不会他8+6等于14。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在以焦虑的心情看着孩子成长。直到有一天,先生说:如果你把8+6=14在家都教会了,他上学校学什么?别着急,顺其自然,慢慢来吧,说不定这就是一个晚熟的瓜……
美国孩子写完作文总是要publish的,所谓的publish就是配上插图,他们特别喜欢做这件事情,而且我观察到寥寥数笔就能生动地勾画出他们在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对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感受最深的当属美国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空间构想智能去丰富他们的语言智能。教师之所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在作文完成后配上插图,其实就是在投其所好的同时,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去完善内心所要表达的思想。
以那个二年级为例。尽管其他的作业都是个性化的,但是全班也有一项共同的作业——画自己的五官并介绍自己的五官。美国孩子进行五官描写让我大吃一惊,每一个孩子在描绘眼睛的时候都用了不同的写法。有的说我的眼睛像在云彩上歇息的两片树叶,也有的说我的眼睛像两颗榛子在蔚蓝的泛起波浪的大海里。
而中国孩子的描述则是有些像我小时候写的内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仅有五个孩子使用。中国孩子描写时的千篇一律与美国孩子个性化的描写,让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两国儿童同写一个主题,差别会如此之大。我想是人们的思维定势。
美国的作文就如同他们的绘画一样,个性鲜明,卓尔不群。是千人一面,还是一人一面?透过美国孩子所写的小作文,我在思考如何让中国的小学生在写作时打破思维定势,其前提条件应当为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而非作文指导中所介绍的写作方法和所提供的范文。同时,避免教师过度的干涉,以及允许有悖常理的描述存在,这样学生就会敢于大胆想象,才会激发其创造力。
美国孩子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读课外书、动手制作和玩耍上,而中国孩子却把大部分的宝贵时间放在上课外班补习、做大量课外习题和每天从未间断过的作业上面去了。大量阅读使得美国孩子阅历很广,虽不不能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我从孩子们选择的阅读书目上看,却真的是涉猎广泛。实话实说,很多孩子确实没有读课外书的时间,他们的课余被大量的教辅材料和辅导班所占据,他们需要在题海中奋战,提高解题能力应对考试。
来源:班级慧
编辑:yanxiaorong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