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给谁看?
来源:自由投稿 发布:2016-08-03
我认为我们写文章前首先得想一下,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是交作文写给老师看的?是出墙报写给同学看的?还是写日记,写给将来自己看的?想清楚了文章是准备写给谁看的,才能有的放矢;写作目的明确,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对象感。不把握好读者对象而写稿,很难受到读者的欢迎,自己也不会满意。
这里讲个笑话。我们知道阑尾切除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外科手术。一位阑尾开刀的病人已上手术台了,不知怎么他又突然跳下手术台,夺门而逃。病人在楼梯口被医院的院长拦住。院长问他:“你为什么要跑?”病人回答:“我听护士说‘不要怕,阑尾炎只是一个小手术。’”院长很奇怪:“护士说得没错呀。”病人哭丧着脸说:“什么没错呀,护士是对主刀医生那么说的。”为什么一句显然没错的话,到了病人那里竟惹出这么大的麻烦。是病人神经过敏吗?自然不是。如果护士这句话的对象是病人,那多少是有安慰意义的。问题偏偏出在她是对医生说的。连如此的小手术医生也要护士叮咛,病人的担心恐怕就不无道理了。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都要看对象。我们提笔准备构思时,就应该先把握好读者对象,这样写起来才会做到心里有数。我为孩子们写小说、写童话,在构思时除了考虑他们不同的年龄段(是学龄前的幼儿,还是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或者是初中学生、高中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之外,甚至还有专门为男孩子写的作品,为女孩子写的作品(性别上的差异);为城市孩子写的作品,为农村孩子写的作品(区域上的差异);为好学生写的作品,为顽皮孩子写的作品(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等等。心里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写起来就比较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叙述手段来进行写作。
据说日本对一些学生课外读物的分类,精确到不但分一年级、二年级,而且再细分到一年级的上学期、下学期。可见他们那里撰写儿童读物的作家,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的把握要求更高;美国《国家语言艺术标准》指出,“学生在写作时能够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和目的,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恰当的要素进行书面交流”。美国马萨诸塞州课程规定,要“针对不同读者和修辞目的写作”,并对每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南卡罗来纳州《语言艺术标准》强调学生要“为读者而写”“为不同目的而写”;英国“母语课程大纲”有关写作的部分明确要求,“学生应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目的,并学习给不同的读者写作”;德国母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语言交际为方向和目的”,十分强调作文的交际性和实用化。
国外作文教学研究表明,主张“功能性写作”,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强调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同发展趋势。我体会到,写作从构思、表达直至修改润色的过程,心里都要装着读者,要把握住不同读者对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要有的放矢地写文章。
想明白文章写给谁看?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注重作文的实用性,让作文为生活所用。有对象感,写起来才会更加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果缺失交流的对象,为写作而写作,那常常只能成为一场文字游戏。
来源:自由投稿
作者:庄大伟
编辑:xiongsuwei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