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教育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 发布:2016-10-11
早上,走进校园,我看见两个小女孩,大约六、七岁的样子,满脸稚气,各自背着一个大书包,一边走一边说话。下坡时,一个小女孩禁不住跑起来了,后面的女孩大声喊道:“快停下,别跑了!让检查员看见,你会被扣分的。”前面的小女孩赶紧停下来,回头红着脸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跑起来了。”
我出于好奇,走过去问道:“小朋友,你们是哪个年级的?”
她们一脸慌恐。她们一定是把我当成检查员了。那个小女孩怯怯地说:“一年级的。老师,我不是有意的。”
“别害怕,我不是检查员,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跑呢?”
“老师说,在校园里随便跑跳要被扣分的。谁要是被检查员扣分了,她会批评他,还会惩罚他。”
“没事的,以后跑的时候注意安全。快去教室吧。”
俩孩子肩并肩地走了。看着两个小小的背影,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想,孩子害怕的一定不是检查员,而是他们的老师。刚刚入学两个多月的孩子,就产生害怕的心理,这样的教育不知是让人喜还是让人忧。
不禁想起一首小诗:
如果我可以变成鸟就好了
可以自由地飞翔
可是
猎人会把我打下来
如果我可以变成小草就好了
可以长在任何地方
可是
山羊会把我吃掉
……
这是一个叫元元的7岁孩子的诗作,题目是《我的美丽想象》。初读这首小诗,我们会折服于孩子的想象力,细细想来,却读出了孩子的不安全感,不管变成鸟,还是小草,他都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这首童诗,或许会给我们为师者带来一些思考吧。
无独有偶,在一个九年级教室里,再次上演了一幕。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为《孤独之旅》。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过孤独吗?谁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教室里寂然无声。终于,一个学生站起来了,她说:“我觉得在考试的时候最孤独了。”
“能具体说一说吗?”老师有点吃惊。
这个学生接着说:“当我看到同学们在试卷上奋笔疾书,听到“刷刷”的写字声,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抛弃了。因为他们做得很快,不假思索,而我每道题都要经过苦思冥想。那时,我感觉自己特别笨,与别人差距太大,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课后,我了解得知,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但是,她一进考场就心慌意乱,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平静下来。孩子的孤独竟然来自于考试,可见考试已成为孩子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啊!这又怎能不令我们为师者汗颜呢?
卢梭在《爱弥儿》中告诉世人:教育的影响必须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一致。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自由的发展。现实中,学校或教师往往按照“自我期望”,一厢情愿,煞费苦心,规划着孩子的成长,却很少站在教育主体——孩子的立场,很少考虑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未来。这样的教育犹如削足适履,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忽视了孩子精神的成长。长此以往,孩子的快乐欢笑会渐行渐远,他们的生命犹如枯萎的鲜花会慢慢失去光泽。
由此而言,我们为师者或许需要冷静一下,重新审视自己的“居心”,重新端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
作者:吕爱军
编辑:wujingjing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