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有材料的灵活运用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发布:2016-12-05

【引言】

古典诗词中常有一些传统意象,反复出现在不同作品中,表现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思想。那么,在作文中,是否也可以将一些材料反复运用于不同的作文中表现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思想呢?当然可以。因为对于几乎所有的材料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反过来说,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多义性,可以用来表现多种意思。但要强调的是,这些材料必须是自己所拥有的(姑且称之为“自有材料”),否则,可能有仿作、套作乃至抄袭之嫌。

【原文】

蚊子不知道满足

那一夜,我终于知道了蚊子是不知道满足的。

那晚,看书看到很晚,我十二点半才上床。上床之后感觉蚊帐中有蚊子,但是一来时间已晚,我嫌下床上床、开灯关灯太麻烦,二来,我认为不过就是几只蚊子,睡着了也就无所谓了,再说它们吃饱了也就不会再闹了。

可事实证明我错了。

那只蚊子时不时在我耳边嗡嗡几声又离开,它每次飞过,都会给我留下痒痒的感觉,不知是它的脚还是翅碰到了我。有时它冷不防给我来上一口,我一个激灵,伸手去拍,却总是落空。我只得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只露出口鼻呼吸,并留一只手在被子外随时准备“杀敌”。狡猾的家伙,它专叮我的那只手臂,等我将藏在被里的那只手轻轻抽出时,它却悄然飞走了。过了一会儿,我感到燥热难耐,于是掀掉被子,继续在黑暗中对付讨厌的蚊子。

如此反复多次,我的思维渐渐模糊,我的头脑渐渐沉重。睡着了就好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迷迷糊糊中,身体的某一部位忽又传来针刺般的感觉。于是,我又醒了,我又听到那讨厌的嗡嗡声,同时感到身体各部位不时传来瘙痒的感觉,我忍无可忍了:蚊子不除,今夜不睡!

于是,我掀开蚊帐,下床,开灯,再钻进蚊帐,掖好,然后细细地搜寻蚊子,终于在蚊帐的一角发现了一只吃得肚子鼓鼓的蚊子,我一拍,它立刻就血肉模糊了,但,那是我的血。再找,却找不出第二只了。于是,我又下床,关灯,上床,掖好蚊帐,准备安安稳稳睡觉。

可是经过这番折腾,我睡意全消,虽然已是两点十分了,但我的思维异常敏捷,思绪如潮,源源不断。

我以为蚊帐里会有好几只蚊子,谁知竟然只有一只,而且竟然搅得我睡不好觉!

我以为蚊子吃饱喝足了,就会一边歇着去了,可谁知它还是嗡嗡地飞来飞去,叮来叮去!它怎么就不知满足呢?

我终于知道蚊子是不会满足的。喝人血是蚊子的天性。

其实人有时也是不知道满足的,人的天性中也有贪婪这种坏习惯。

如何对付这种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对付蚊子那样,一开始就消灭它。

【简说】

这是一篇记叙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懒于灭蚊子、与蚊子较量、最终消灭蚊子,以及“我”的感受。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固然要把事件写清楚,但绝不能只满足于把事件写清楚,而应挖掘出事件蕴涵的道理,从而增强文章内容的厚度,加深文章思想的深度,使人读后有所得。此文若不写“我”的感受,则除了有趣之外便是无聊;但写了感受,主题就深刻了。

【变形作文一】

贪图安逸的代价

那一夜,在与蚊子较量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贪图安逸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晚,看书看到很晚,我十二点半才上床。上床之后就感觉到蚊帐中有蚊子,但是一来时间已晚,二来认为不过几只蚊子罢了,睡着了也就无所谓了,更主要的是,我怕麻烦,只想快点儿睡觉。

可事实证明我错了。

那蚊子不时在我耳边嗡嗡几声又离开,它每次飞过,都会给我留下痒痒的感觉,不知是它的脚还是翅碰到了我。有时它忽然咬我一口,我一个激灵,伸手去拍,却总是落空。我只得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只露出口鼻呼吸,并留一只手在被子外随时准备“杀敌”,可狡猾的家伙,专叮我留在被子外的手臂,等我将藏在被里的那只手轻轻抽出时,它又悄然飞走了。我感到越来越热,于是掀掉被子,继续在黑暗中应付讨厌的蚊子。

如此反复多次,我的思维渐渐模糊,头脑渐渐沉重,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身体的某一部位忽又传来针刺般的感觉。我醒了,又听到那讨厌的嗡嗡声,同时感觉到身体各部位不时传来瘙痒感,我忍无可忍了:蚊子不除,今夜不睡!

于是,我掀开蚊帐,下床,开灯,再钻进蚊帐,掖好,然后仔细地搜寻,终于在蚊帐的一角发现了一只吃得肚子鼓鼓的蚊子,我一拍,它便血肉模糊了,但,那是我的血。又找,可再也找不出第二只。于是,我又下床,关灯,再上床,掖好蚊帐,准备安安稳稳睡觉。

可是经过这番折腾,我睡意全无,思维异常敏捷,思绪如潮,源源不断。

《红楼梦》中妙玉说:“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这话若略加改动便是对我最直接最有力的讽刺:“云安未必安,欲逸何曾逸?”不是吗?为了安逸,我不想灭蚊之后再睡觉,可结果还是灭了蚊子之后才能安安稳稳地睡觉;为了安逸,我想避免上床下床开灯关灯的麻烦,可最终还是做了这些麻烦事。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我贪图安逸,可不仅没得到安逸,反倒平添了更多的麻烦,花了心思,费了时间,影响了情绪,影响了睡眠。

贪图安逸势必要付出代价,这是那一夜我与蚊子较量之后认识到的道理,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简说】

本文与原文的体裁、结构一样,但在立意上有所不同。原文 由“蚊子是不知道满足的”,喻指人也如此,提醒人们要及时消灭坏习惯。本文由“我贪图安逸,可不仅没得到安逸,反倒平添了更多的麻烦”,揭示了“贪图安逸势必付出代价”的道理。

行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有所不同:一是在开头对交代不想逮蚊子的原因时作了微调,以突出所写内容;二是行文中分别强调所写内容,如原文中反复出现“满足”一词,变形文中反复出现“代价”一词。

此外,如果开头结尾略加修改,还可表现“要当机立断”“长痛不如短痛”等主题。

【变形作文二】

等的思想不可有

一天晚上,我很晚才上床,当时就感觉到蚊帐中有蚊子,但是一来实在太困,且嫌麻烦,二来认为不过就几只蚊子,等睡着了就无所谓了,所以没理会。可结果被蚊子折腾得无法入眠,不想麻烦却等来了更多的麻烦,最终仍免不了将下床上床开灯关灯这些我所谓的麻烦事一一做了,花了心思,费了时间,影响了情绪,影响了睡眠。由此看来,等的思想是不可有的。等,不一定会带来好处,相反会等来麻烦或是危害。

等,会形成依赖心理,影响自身能力的养成。有位母亲过生日时,收到了上大学的儿子寄来的包裹,非常激动,以为儿子懂事,给她寄生日礼物了,可是打开包裹一看,却大失所望。原来儿子寄来的是一包脏衣服臭袜子,另有一张纸条:“无衣可换,洗好速寄!”凡事都等父母做,时间一长便成了习惯。这位大学生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动手能力,对母亲造成了伤害,自己也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

等,会养成投机心理,影响事业的成功。有位商人用骆驼驮了两袋大蒜到遥远的阿拉伯去,当地人从不知世上竟有如此美味,不知该如何答谢,最后决定送给商人两袋金子作为酬谢。另一位商人听说后,就带了两袋大葱到阿拉伯去,希望也能换来金子。果然,当地人更是感激,觉得用金子已无法表达他们的谢意,最后决定送给他两袋他们视为珍宝的大蒜!后一位商人其实抱的是投机心理,他跟在前一位商人之后,亦步亦趋,以为别人成功了自己再效仿,便会成功。但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第一位商人敢为人先,抢占了商机,获得的是金子,而他等在人后,白费了心思与辛劳,得到的只是两袋大蒜。

等而无所得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太差,什么都等老师布置、讲解,一旦要他自主学习,便茫然失措;有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缺乏进取精神,自己的前程全等家长去铺设。什么都等别人替自己去做,缺少自立、自强的意识,必然导致能力的贫弱,精神的委靡。

等的思想实质是懒,怕动脑,更怕动手。报纸上曾刊登过这样的新闻,政府为某贫困地区划拨了扶贫资金帮助当地人脱贫,可跟踪调查发现,当地人并未脱贫致富,他们还在等着政府再次扶贫。如此“等、靠、要”,何时能脱贫致富?

因此,要想克服“等”的思想,必先克服“懒”的思想。“能做的事立即做,想到的事赶紧做”,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再次发生。

【简说】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由“我”的经历引出“等的思想不可有”的观点,然后从两个方面谈了“等的思想”的危害,并进一步指出“等的思想”的实质,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总结全文。“我”的经历,只是整篇文章的引子。

【综述】

变形作文一,旨在说明自有材料在同一文体不同主旨的作文中的运用;变形作文二,旨在说明自有材料在不同文体的作文中的运用。

自有材料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运用是不同的。从语言特点方面来说,在记叙文中,语言要生动,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在散文中,语言要凝练,并要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色彩;在议论文中,语言要简洁,概括性要强。就篇幅长短来说,在记叙文中最长,散文中次之,议论文中最短。

自有材料在不同主旨的文章中,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简言之,写作时要注意突出材料中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内容,而与主旨无关的内容则应加以淡化。

自有材料的灵活运用,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积累的材料的作用,有效地做到“一材多用”,弥补写作过程中材料不足的缺陷。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能灵活地在不同文章中运用自有材料,既可大大缩短构思的时间,他更容易写出考场佳作。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作者:陆明泉
编辑:huangjingzi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