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为学生改作文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 发布:2016-08-25

这次作文的题目是描写一种植物,要求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第二天,柳絮送来了作文草稿本,厚厚的一摞,捧在手里,就像农夫怀抱金灿灿、沉甸甸的麦穗一样,我心里美滋滋的。教师就是农夫。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农夫知道,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收获。农夫总是耐心地等待,不会拔苗助长。

柳絮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戴着一副粉红色的眼镜,眼睛像一泓清泉,透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这孩子木讷寡言,很少见到她有过同龄人那样的开怀大笑。她总是穿着一身素白的衣服,半新不旧,像一朵安安静静开放的茉莉花。我特别喜爱她那长长的、油亮的发辫,总带给我一种怀旧的情愫,常常忍不住拍拍她的小脑袋。有一次,她梳了两条发辫,扎着红头绳。我问她:“是谁帮你编织这么美的辫子?”她告诉我,是奶奶。我说:“哟,这得花多少时间啊!”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梳过那样的辫子。我知道,她是心疼奶奶呢!

柳絮的语文成绩好,尤其是作文,情感细腻,就像一线叮咚流淌的溪流,常常引起我内心莫名的感动。每次批改作文,我总爱把她的作文挑出来,抿一口香茗,而后在期待中拿起红笔。

这次,柳絮写的是吊兰。我也喜爱吊兰,也曾为它铺排过深情的文字。柳絮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打小就喜爱花花草草,所以我总是在奶奶身边嚷嚷着要种植花草。奶奶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给我买花的种子。我一听就不乐意了,把种子种在花盆里,要多久才能破土而出,长出新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奶奶总是不懂我的心。我可不想等那么久。我想到了外婆。外婆家种了许多花,我为何不来一次“顺手牵羊”?

星期六,我满怀期待地赶到外婆家。外婆家的院子是花花草草的世界。三叶草、芦荟、含羞草、文竹、月季、山茶花,还有凤尾竹……我一眼就看中了那盆吊兰。它那长长的藤蔓垂下来,像花仙子的秀发,又像绽放的礼花。我二话没说,就把那盆吊兰抱回了家。我知道,外婆不会责怪我,因为我是她的“心肝宝贝”。

回到家,我把吊兰放在地上,总觉得有些不妥。对了,吊兰,吊兰,必须把它吊起来呀!于是,我找来了两根细长的电线,给它做了个简易的网兜,把它吊在阳台的晾衣架上,真好看!

每天放学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去看我的吊兰,看我的长发姑娘。我和它聊天,把心里话告诉它,直到我的脚发麻了,脖子发酸了,我才发觉眼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满了我的脸颊。

……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柳絮心里准装着忧伤的事,让她整天郁郁寡欢。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我发现她的作文里总是出现奶奶和外婆的身影,而她最该亲近的爸爸妈妈却难觅踪迹。这是为什么呢?

课间,我遇到了柳絮的班主任陶老师。陶老师和我不一样,我只教了她一年多时间,而他已当了她六年的班主任,对她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我说出心中的疑惑。陶老师说:“校长,人都说你心细如发,此言不差!柳絮应该是个既不幸又幸运的孩子。六年前,她的妈妈因为一场车祸不幸遇难。从此,她的天塌啦!她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喜欢离群索居。后来,她的爸爸重新组成了家庭,再后来,她有了个小弟弟……”“哦,是这样。她的新妈妈对她好吗?”我警觉地问。“好着呢!不过这孩子似乎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听她爸爸说,她对爸爸妈妈的关心很排斥,他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她从来不穿,身上的衣服都是奶奶和外婆买的。”

原来是这样。我的心愈发沉重起来——我始终认为学生健康的人格比知识更重要,健康的人格可以帮助他们修复自我世界的缺憾,让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这天起,我觉得自己对柳絮又多了一份责任。

学生的作文草稿本交来后,我是要面批的。面批的作文经过学生修改后,才能誊写在作文本上。这是我们班的传统。好在学生们都喜欢我给他们面批作文,他们有时故意做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态,让我陶醉不已,仿佛聆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

中午,柳絮来到我的办公室。小姑娘还是穿着那套洗得发白的、不合身的衣服。看到她,我的眼前又浮现出茉莉花恬静素白的倩影。我让她在我的旁边坐下,沉吟半晌,才字斟句酌地说:“柳絮,你的《吊兰》写出了真情实感,语言也很美,但老师总觉得立意不新。文章贵在立意。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就是要把吊兰当作人来写,当作现实生活中对你有很大影响的人来写,写出你独有的人生感悟。”我停了一会儿,见她频频点头,便接着说,“老师家里也有两盆吊兰。我也喜欢它们,也像你那样长时间地观察它们。在我的心目中,吊兰更像是一位母亲,那四周垂下来的小吊兰,不就是吊兰妈妈的孩子吗?如果由此展开联想,来歌颂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样不更好吗?”

柳絮抿着嘴唇,用清澈的目光扫视着我,脸上的表情渐渐生动起来。孩子,我多么希望你能向我敞开心扉,老师或许就是你最好的倾诉对象啊!可是,她避开了我的目光,扭头看着窗外。我知道,她那刚微微开启的心门又悄然合上了。

“柳絮,你能按老师的要求修改作文吗?”我心存侥幸。

她点点头,收拾好草稿本,像一朵云似地飘然而去。我有些失望,心中却又充满着期待。孩子,我怎样才能让你的心像阳光下的蓓蕾一样,充满勃勃生机呢?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后进生,经常忘记帮助优秀学生。有时候,优秀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后进生少,只不过被好成绩的光环遮蔽了。

放晚学前,我踱到校门口。柳絮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她上学放学,都是爸爸妈妈骑电瓶车接送的。在校门口,我找到了她的爸爸。她的爸爸知道我对柳絮好,说了很多感激的话,而我只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年轻的汉子顿时满脸愁云。他告诉我,柳絮对继母十分冷淡,从来不主动和她说话,不过对小弟弟特别亲。“这么多年了,就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他说,“老师,柳絮在家常念叨您,说您如何如何好。您能帮我做做她的工作吗?我真怕这孩子心理上会出现问题。”我说:“柳絮是个善良、敏感的孩子,只要方法对头,会好起来的。慢慢来,不要急。千万要记住,要耐心等待,静等花开,不要操之过急……”这时,放学铃响了。我连忙和他道别,回到校门口,维持放学秩序。

第二天早上,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了柳絮的作文草稿本。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却一下子愣在那儿。她并没有按我的要求改写作文,而是重新写了篇作文,题目是《莴苣》。她在作文中写道:

我喜欢莴苣的朴实无华。她一年四季只穿着淡绿的连衣裙,偶尔戴上翠绿的发夹。她丝毫不羡慕别人华美的着装,旁若无人地挺立在大地上。

我更喜欢莴苣的坚强。在她还是幼苗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的关爱。强烈的阳光想让她枯萎,突如其来的暴雨想把她吞没,呼啸的狂风想让她低眉折腰……她始终没有屈服,依然高傲地挺立着身躯,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因为她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茁壮成长……

柳絮啊柳絮,你为什么就不懂老师的心呢!许多老师从来不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他们总觉得孩子单纯、不懂事,是被教育的对象。殊不知孩子永远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他们的想法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的时候,教育的失败就是由于我们没有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有人说得好,天有多大,孩子的心就有多大。孩子的心比大人大,只不过他不愿说出来而已。

我是个执着的人,认准的事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我想起了李希贵校长的一段话:“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

中午,学生们就完餐,便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嬉戏玩耍。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惬意的好时光!柳絮坐在一棵高大的广玉兰树下的石椅上,她还是习惯性地形单影只。见到我,她有些羞涩,下意识地让出了半个椅子。我坐在她身旁,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这一次,我决不先开口!

沉默了好半天,柳絮终于说话了:“老师,您生我气了吗?”

我摇摇头,轻声道:“柳絮,你这样做,总得有个理由吧?是你现在的妈妈对你不好吗?”

“不是的。”柳絮抿着嘴唇,“她对我很好。有好吃的,先给我,再给弟弟。有一次,弟弟把我心爱的文具盒弄坏了,她还狠狠地打了弟弟一顿。”

“还有呢?”

“去年夏天,她接我放学回家,走在路上,突然下起暴雨,她把雨披给我穿上,自己浑身上下都淋湿了,病了好些日子。”

我发现柳絮的眼角噙着泪花,连忙趁热打铁:“你记着妈妈的好,说明你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但是你却冷漠地对待她,这是不公平的。”

“我也知道。有好几次我都想喊她‘妈妈’,又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妈妈。老师,我该怎么办?”

原来柳絮的内心也经历着痛苦和矛盾的煎熬。我语重心长地说:“柳絮,老师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母之爱是一种天性使然。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还不是父母之爱,而是脱离了血缘关系的爱,像老师爱你们,像医生爱病人,当然也包括你现在的妈妈爱你。这种爱包含着怜悯、宽容,付出而不图回报,是博大无私的。对付出这种爱的人的伤害是违背人类良知的,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老师希望你能放下包袱,每天微笑着面对生活、拥抱生活。”

柳絮微笑着看着我,脸上现出一对浅浅的酒窝。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笑得如此舒心。

第二天,柳絮第三次送来了她的作文草稿本。我终于读到了令我怦然心动的文字——

我眼中的吊兰多么像一家子。母亲伸出细长的手臂,牵引着孩子们,孩子们众星捧月簇拥着母亲,他们在春风中舞蹈,在月光下歌唱。夏天到了,孩子们长得和母亲一般高了,青绿的叶丛中点缀着几颗米粒似的小白花。母亲老了,她的手臂似乎越来越吃力,几乎是贴着花盆垂直地落下来。我惊讶地发现,吊兰妈妈有几片叶子竟然发黄了。我的心一阵揪紧,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额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

好作文!我情不自禁地在文后写下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要告诉柳絮,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他人的关怀和温暖的亲情才是让我们能够搏击蓝天的“好风”!

当我在班上朗读柳絮作文的时候,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柳絮头上扎着粉色的蝴蝶结,穿着大红的外套,更衬托出她笑靥如花。我站在教室中央,恍惚间我也成了吊兰妈妈,四周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许多天后,我在校门口遇上柳絮的爸爸。他主动迎上前来,兴冲冲地告诉我,柳絮终于开口叫“妈妈”了。他还告诉我,柳絮从吊兰上剪下一簇小吊兰,移栽在一个白底蓝花的瓷盆中。在她妈妈生日那天,她把这盆吊兰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妈妈。

好样的!柳絮,你终于长大了!我在心里说。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
作者:鲁兆周
编辑:wujingjing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