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话题素材积累与解读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发布:2016-06-27
[材料一]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挤在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一触即分;御寒的本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如此再三再四,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人类似乎可以在豪猪身上受到启示:防身的东西偏偏有时会成为妨身的东西,正所谓一利跟一弊。
[思考点]
豪猪的做法对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人与人相处,也要学会寻找这么一个“最佳距离”,把握好这个距离是维护永久性和谐的关键。有些人不善于把握距离,与人近时,不分彼此,与人疏时则冷若冰霜,这不是科学的与人相处的态度。正确的做法是:与人好时,要想到他的毛病;与人关系不好时,则要想到他的优点,这样在与人交往中才会把握好度,不至于走极端。
[材料二]
英国某报曾出过一个闻名全球的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 “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从地理位置、旅行方式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One good friend)。”
[思考点]
的确,有一个心意相通的好朋友一路相伴,沿途互相帮助,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而且不但不会嫌路长,甚至会感叹路太短,友情可以缩短空间距离。
[材料三]
春天到了,住宅楼前的草坪绽放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儿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新来的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担心。”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 “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便了解了你,知道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思考点]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桥梁。
[材料四]
有这样一幅摄影作品,名字叫做《狗与小孩》。画面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紧紧地闭着双眼,喜悦地等待着狗的“亲吻”;孩子的身边,蹲着一只伶俐的小狗,吐着长长的舌头要舔小主人的手;狗舌和小手之间恰到好处地保持着一段距离。就是这段距离,使优美而温馨的情调溢满画面,孩童与狗之间和谐而自然的关系跃然纸上。
[思考点]
德国美学家菲西尔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也许距离本身并不能美化一切,但是如果你利用了距离,那么就能突出美的所在。
[材料五]
五十几年的悠悠岁月,遥遥相望的海峡两岸,台湾诗人余光中吟唱着:“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考点]
是啊,再远的空间距离也阻断不了浓浓的乡愁,是乡愁让两岸遥遥相望的距离无限缩短,远远的海峡看去只是“这头”与“那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心理上的近距离恰好折射出炎黄子孙割不断的浓浓血缘之情;只有两岸统一,才能最终拉近距离,让乡愁不再发生。
[材料六]
最近,由上海交大附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生需要钱时,有近六成会找父母,而心情压抑时只有7.5%的学生和父母说,这表明当前中学生与父母之间还存在着深层次沟通方面的某些不足。
[思考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在排遣压抑心情和学习困难方面对父母缺乏信任,也反映出当前父母与子女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心理距离,需要及时加强沟通。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作者:吴培光
编辑:zhouhongbiao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