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晒
来源:《初中生之友》 发布:2016-08-04
第一次来到池塘时就看到那对老夫妻。
池塘边有一方晒场。当我走到池塘边,那对老夫妻正在晒场挥动扫把清扫落叶。俩人把衣袖摞得老高,搭着汗巾,戴着草帽,深秋的阳光落在草帽上,将破了边的帽檐镶出一道金边。
晒场中的稻谷也是亮晃晃的,堆成小山,匀板将它们铲开的刹那,稻香弥漫开来,在空中扑扇着金色的翅膀。
匀板是种田的专用工具,能匀平田泥,也用来收稻谷,样子像个“酉”字。匀板的下部是一块整板,两端各有一孔,粗长的绳子穿孔而过,在中间挽一道绳扣;绳扣的另一端,绳子又牵出很长的一截儿。
老夫妻俩分工合作:老妇握住匀板的木柄,斜斜插进稻谷堆;老汉牵起绳子,将长出来的一截搭在肩头,往前拉,绳子紧绷在背后,人往前倾。
老妇手背上青筋凸起,在后面掌握着匀板的方向,往前推,这样来回几十趟,稻谷山分散成很多小谷堆。夫妻俩又各自拿起一把长柄木耙,分开站在晒场两边,把谷堆摊平。这过程中,老夫妻俩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对方,手脚却配合得极默契。
时近中午,太阳的光焰烈起来,晒得人晕乎乎。草帽下,老夫妻俩的面容显出疲倦。老汉不时拽起汗巾,擦拭额头的汗,呼吸明显加重,隔着一段路也能听到他的微喘。
在他们摊晒稻子时,我端着相机,沿着池塘边的小路走着,拍摄远处的湖、山,和近处的荻花、水草。当有白鹭或山鹰从湖面飞过,我便站着不动,目光跟着鸟的身影起落。
这样消磨着,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从池塘的小路折身,快到晒场时,见老夫妻俩仍在那里,用竹畚箕将摊匀的稻谷拢起,成一个个小堆,待水泥地面的湿气被太阳吸干,再将谷堆耙开,如此反复。
他们家应就在附近。
老夫妻的家里也就他俩住着吧?如今的乡村大多这样,房子很大,人很少。住在房子里的人也是上了年纪的,在家看守着,闲不住的就种田种地。年轻人是不会在村里呆着的,那会被人看作没有出息。家里的房子再怎么宽敞,年轻人还是得往城里去,住出租房,打工。
经过晒场时,忽而听到鸡叫声——是受了惊吓或袭击的叫法,从那栋房子的院落传来。很快,鸭也跟着叫起来,叫声更夸张了,像歇斯底里的大笑。“死狗,又发癫了,在家里追鸡赶鸭。”老妇停下手里的木耙,向着房子的方向骂了一句。
想象着“死狗”追赶鸡鸭的场景,我觉得开心。幸亏乡村生活里留存着这幕场景,一个院落里有了这些鸡啊鸭啊狗啊,人再少,也还是有生气的。
赏析: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金灿灿的谷子被堆积在太阳底下,晒出了丰收,也晒出了喜悦。本文就描述了这样一个生活画面,一对老夫妻在晒场上晒稻子,摊开、翻动、拢起……两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其中,既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又写出了祥和的乡村气氛。虽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可家里依然红火,一个个如小山般的稻谷堆,正迎着秋日,甜甜地笑呢。
(选自《安徽商报》2014年10月30日)
来源:《初中生之友》
作者:项丽敏
编辑:zouzhangmin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投稿邮箱:jjzxfw@163.com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